实践动态

实践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网站首页- 艺术实践- 实践动态- 正文

从岳山叙事到科技赋能 —— 我院AI赋能艺术作品亮相全国高校理论作曲研讨会

发布日期:2025-10-27浏览量:

10月25-26日,由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沈阳bevictor伟德联合主办,沈阳bevictor伟德音乐教育学院承办的“2025年全国高等学校理论作曲学术研讨会” 在沈阳圆满落幕。来自国内高校音乐学科理论作曲领域的专家学者及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联动、协同——理论作曲学科大中小一体化发展”主题,聚焦理论作曲学科建设、教学改革及音乐人工智能应用等核心议题,共话学科前沿动态,推动中国理论作曲事业创新发展。

我院吴明泽教授、陈泽亮博士携手广东省著名词作家王强进创作的原创声乐作品《老谭的树》,作为全国学术会议上首次亮相的AI赋能艺术作品,凭借“传统艺术内核+AI技术赋能”的创新实践引发全场热议,获权威专家点名表扬与会议官方高度肯定。

现场宣讲中,陈泽亮博士以《从岳山叙事到科技赋能——<老谭的树>创作实践与AI优化探索》为主题,从“创作背景—作品特征—传统版本展示—AI赋能实践”的逻辑展开分享。传统“钢琴+人声独唱”版本与经AI音乐生成软件进行后期制作优化版本所产生的听觉对比,直观展现了AI在辅助传统作曲后期制作环节中的优势,这一实践打通了传统音乐创作与后期制作的“最后一公里”,为解决传统后期制作周期长、成本高、细节优化难等痛点提供了可复制的方案,成为研讨会作品宣讲环节的焦点。

闭幕式点评环节,四川师范大学李德隆教授评价这首作品展现了技术与艺术的创新融合,认为人工智能有望成为作曲家未来的重要创作伙伴,同时呼吁未来在会议作品提交中推广AI优化后期制作,以提升音响展示效果,引发全场专家共鸣。

此次全国学术会议的亮相与获赞,源于我院“音乐+思政+实践”的育人底色:从作曲团队师生两赴怀集岳山林场采风挖素材,到以谭鹰事迹为核注入生态思政内涵,再到用AI探索后期创新——作品的诞生,本身就是一堂“扎根现实、讲好中国故事”的生动教学课。

未来,我院将继续深耕“音乐+思政+实践”的融合之路,让更多原创作品带着砚园温度,走向更广阔的舞台!